秋水盈盈照眼明,水天一色最怡情。9月30日,位于蜀山区城西桥村脚下的引江济淮蜀山泵站工程正在举行“9.30”试通水仪式,随着2号机组、7号机组清脆的合闸声,奔流的江水在试通水的进水渠道里澎湃激荡开来。天空澄碧,纤云不染,远山含黛,和风送暖,构成了初秋开阔壮观的自然画卷。
看到这一幕,围站在坝边的水电五局参建者们,瞬间欢呼了起来:“通水了通水了!”看着他们脸上的汗水,身上的污渍,脚上的泥泞……每一个画面定格,都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他们用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努力和不计其数的加班加点,换来了试通水重大节点提前90天完成,缓解了城市的供水压力,为江淮航运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交通方式。他们用奋斗点缀了这片江海山河,谱写了一曲曲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胡金平:岁月无悔正青春
9月底的合肥,早已进入深秋时节了,寂静的深夜,胡金平正趴在自己的办公桌前,一笔一划的写着下月初评先进需要的质检资料。
胡金平,93年出生,现年29岁,是蜀山项目质量科负责人。在此之前,他是一名优秀的退伍军人。2014年,正在学校念大一的胡金平,偶然看到了一张征兵宣传海报,从小心里一直有一个军人梦的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入伍参军。三年的军旅生涯中,他挺过了艰苦的训练,出色的完成了甘孜安全维稳、苏州洪水抢险救援等大大小小的任务。2016年12月,服役期满,胡金平不得不脱下了心爱的军装,回到校园继续学业。2019年7月,刚毕业的胡金平进入了水电五局一公司蜀山项目参加工作。这段军旅生涯的锻炼,让他拥有了比常人更为优秀的忍耐力和适应力,能够在后续的工作中,迅速地完成角色转变。
“我大学学的房屋建筑,一开始在工程部,但质检部缺人嘛,我就顶上去了,后来就一直从事质检工作了。”提到自己的入职经历,胡金平认真回忆了一下,说道。
“刚开始也是什么都不懂,白天跟着裴总上工地验仓,晚上回来写资料,干的时间久了,慢慢的就大差不差了。”胡金平淡然的说道。刚接触质检工作的胡金平,每天白天去工地爬上爬下的验仓,任务最繁重时,他一个月验了18000方的混凝土仓,晚上回来还得收集、填写、整理项目先进评定资料,通宵工作更是常有的事。但胡金平从不抱怨,以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军人本色,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工作,现在的胡金平,内业、现场、对外沟通协调几乎所有的质量管理部工作他都得心应手。
2021年,随着部门人员调动,质量科就只剩下胡金平一个人了,适逢大体积混凝土高强度浇筑开始启动,关键部位施工过程质量管控及混凝土仓位验收等工作接踵而来,工作量较之前要翻好几倍。胡金平没有退缩,始终严谨的工作作风,严肃的工作态度认真对待,他结合实际不断思考,在填写、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怎么高效地去查找相应的施工规范、质量标准等,并最终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方法,更好地应用到工作中来。无论是身在军旅,还是投身社会,胡金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军人本色”。
梁恒华:这个小伙有点“狠”
在位于合肥市高新区派河支流苦驴河城西桥的蜀山泵站建设现场,施工人员们正在挥汗如雨,干得热火朝天,运输车辆往返穿梭、高架塔吊巨臂挥舞……现场繁忙而有序。在这里,我们见到了项目部生产管理部主任-梁恒华。一身整洁的工装和布满泥泞的劳保鞋,黑瘦的脸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眼睛不大却炯炯有神。
“干了快4年,终于要看到成果了!”,即使面带倦容,但他黝黑的脸上却布满了笑意,丝毫遮掩不住他内心的喜悦。作为最早一批进入蜀山项目的管理人员,不管是前期的征拆协调,还是后期的施工生产工作,梁恒华无疑为项目建设付出了大量心血。每天上班后、下班前,梁恒华都会雷打不动的去工地上全线检查一遍,每天微信走路步数3、4万步是常事,堪称蜀山项目“运动达人”。为顺利完成“9.30试通水”重大节点,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个24小时,他没闭眼了。
“每次听到梁哥大半夜还在沟通协调工作,我都不好意思睡觉了”他的邻居小胖开玩笑道。“梁哥每天白天浇筑、晚上浇筑、雨天也浇筑,双人间硬是被他住成了单间。”
“没办法,部门人少嘛,都快成‘光杆司令’了,闻言,梁恒华幽默的玩笑道,作为项目部最为繁忙的部门之一,生产管理部大干时期只有4个人,梁恒华只能绞尽脑汁安排好部门人员,制定了“三班倒”制度,让他们每8小时轮换一次班,而自己则是开启全天“超长待机”模式,一个人负责3个面的现场管理工作,白天验仓,晚上浇筑,24小时连轴转,最多时连续两天一夜没合过眼。
“梁哥是个狠人,对自己特别狠。”说起梁恒华,项目部的同事都纷纷感慨道。
2019年7月蜀山泵站主体开始施工。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厚度要求高,温度控制严,内外温差必须控制在规定合理范围以内。时间紧、任务重,梁恒华作为前方施工负责人,为保证混凝土浇筑实体质量,每天“泡”在工地上,事无巨细地查看混凝土配合比效果、检查砼料、盯仓检查,瘦瘦的身体熟练地在两根钢筋间来回穿梭。当时正值酷暑,天热少雨,加上混凝土大体积浇筑,待在仓里面就像蒸桑拿,热得人喘不过气来。梁恒华带头钻到仓内进行温度监测,随时查看混凝土浇筑质量情况,连续几天下来皮肤晒得黑黢黢不说,还掉了几层皮。
正是凭借着这股子“狠”劲儿,梁恒华带领着团队一次又一次地克服困难,顺利完成任务。经历了,磨炼了,也收获了很多。
郑新愿:因热爱而坚持
2019年7月,大学刚毕业的郑新愿来到了蜀山泵站项目,当他面对着先进的管理技术、厚重的施工图纸茫然不知所措时,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迅速成长,通过不懈地学习和钻研,在短短的3年时间内,他迅速地完成了角色转变,成为了团队里的中流砥柱。
“一开始天天跟着师父跑现场,他们开会的时候我就负责写会议纪要,写写周报日报,从基础工作入手,后来慢慢增加工作难度,写施工方案、排施工计划等,慢慢的都会干了。”说起工作,郑新愿的言谈间满是热爱。“工作是比较辛苦的,但是要苦中作乐嘛。每次学习到了新知识,解决了新难题,还是很开心的。”
为了快速的提升自己,郑新愿每天一遍一遍的看图纸、研究图纸,甚至把图纸翻阅地破旧不堪,工地现场哪个部位用几号钢筋,钢筋距多少,即使微小的细节他闭着眼睛都知道。每天跟随着师傅杨葛一趟趟地往工地上上跑,了解施工资源、进度、管控等具体工作,多方面了解和比对,认真做好施工组织设计、进度计划、及材料核算以及资源配置等。白天工作做不完,那就晚上加班,作为项目部的“加班小达人”,郑新愿办公室的灯,晚上1点前就没有熄灭过,工程量一遍遍核对、技术方案一次次修改、BIM模型一个个打磨。这种倒逼式的学习和付出锻炼了郑新愿强大的内心和良好的抗压能力,也帮助他成长为了如今出类拔萃的技术担当。
在2019年蜀山泵站开始混凝土浇筑。但是项目混凝土施工量大,单仓最大混凝土浇筑量达3200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复杂,温度控制困难,特别是进出水流道混凝土(整体浇筑)施工,质量、外观、强度要求极高,是工程的主要控制难点。工程时间紧、任务重,加上2019年是安徽罕见的干旱之年,最高气温达到42度,不管对工程还是项目员工而言都是极大挑战。郑新愿和团队人员彻夜研究讨论,最终采用了通过在所浇筑混凝土中预埋金属薄壁管,根据浇筑砼温度适时通水循环,带走底板混凝土内部的部分热量,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升速率的大体积混凝土水热化施工工艺,有效地解决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防治的技术难题,推动混凝土施工快速推进。
裴伟:永葆党员本色
“你们跟测量要一下准确的数据,不要说的这么模糊,干工程哪有这样做事的?”
性格风风火火,做事利落干脆是裴伟给人的第一印象。初见裴伟时,他正站在河道边坡处,一边查看混凝土浇筑,一边接打着电话,瘦弱黢黑的脸上,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穿着衬衣和牛仔裤,一身休闲打扮。然而正是这样一个不显山露水的人,在蜀山项目的日常工作中承担起了核心作用。
“裴总的头衔可太多了,一开始是管质量的,因为党群部没有直属领导,裴总又干上了书记的活儿,后来加上了物资协调和设备租赁的工作,还得干着自己的本职工作,是现场的生产副经理。”提起自己的直属领导裴伟,胡天翔的话闸子直接关不住了。
由公司承建的引江济淮蜀山泵站项目是引江济淮八大枢纽之首,为亚洲最大混流式泵站,静扬程12.7米。需要克服水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水断面异型构件施工、大型崩解岩、膨胀土渠道边坡施工、高大模板施工等技术难题,施工难度大、风险高、技术要求高。
“当时我们这个团队的人员,几乎都是从水电转型过来的,大多数人员都没有泵站施工经验。”裴伟说道。在渠道边坡施工时,项目部遇到了俗称“工程癌症”的大型崩解岩和膨胀土。“这种土遇水膨胀,无水干散,在上面没法修渠。”裴伟说道。“遇到了问题就得解决嘛,为了顺利开挖渠道,我们天天就在坑里玩土,尝试各种不同方案。”他说。执着攻坚终于迸发智慧火花,裴伟带领团队人员对膨胀土进行反复尝试,将膨胀土经过翻晒、碎土后加入一定比例的水泥进行拌制,把土的膨胀性降下来。再将完成混合的水泥改性土,均匀摊铺到坡体表层,阻断下层膨胀土与水和大气的接触,最终形成了结构稳固、不会影响水质的坡体。2018年12月泵站工程建设顺利进入基坑开挖这一重要施工阶段。
身为一名党员干部,在2020年6月、2021年7月合肥超大暴雨天气下,为了防止进水渠上、下游的围堰被冲垮,裴伟带领着项目部的党员和青年团员第一时间到泵站前池及机组段等部位进行基坑排水作业。大家装沙袋、铺筑防洪防护堤,组织各类机械争分夺秒、不畏风雨,全身心投入到防洪抢险工作。基坑积水最严重的时候高达2.3米深,不及时排泄积水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后续工期。关键的时刻他冲锋在前,组织现场人员和设备资源,添加水泵、铺设管道、从上游拦截雨水,有条不紊地开展基坑排水工作。连续数日作业,泵站主体积水情况好转,保护了基面,对及时阻断外水进入基坑起到了积极作用。
因热爱而坚持,因梦想而坚定。建设蜀山泵站这段经历对他们而言,是一部百炼成钢的热血成长史。他们在这里成长,能力在这里不断得到锤炼。用自己的汗水点缀了祖国的江海山河,谱写了一曲曲新时代的青春之歌。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为建设美丽祖国贡献了一份宝贵的力量。
【打印】 【关闭】 |
浏览次数: |